本廟主祀梓潼帝君、文衡帝君、孚佑帝君、魁斗星君與朱衣星君等五位文昌神,並配祀「至聖先師」孔子、佛祖釋迦牟尼及觀世音菩薩;另對本廟有功之曾玉音、簡會益、簡貴信與林錫三等四位先賢,以長生祿位供奉之。其相關事略,依次簡述如下。
主祀神五文昌帝君
文昌梓潼帝君
▲文昌梓潼帝君聖像
古代所謂的文昌,指的是天上星宿,因「文者精所聚,昌者揚天紀」,故稱之為文昌宮。其由北斗附近之上將、次將、貴相、司令、司中、司祿等六星組成,執掌人間建威武、正左右、理文緒、老幼、災咎與封賞進士等事。
今為世人所崇奉的文昌神,據傳乃天上文曲星投胎轉世,生於周初,多次下凡轉世,到了晉朝轉世降生於越之西雋南方,名為張亞子,後遷居於蜀之七曲山。侍母至孝,幼有學識,博覽群書,善於文章;家富好善,多以濟人。在晉朝做官,不幸戰死,顯靈於梓潼。由於學養根基甚深,居蜀時教化庶民,宣揚儒家思想不遺餘力,奠定蜀人道德思想之基礎,對蜀國文教貢獻良多,百姓遂為他立廟奉祀。最初,被當作雷神祭祀,隨後逐漸成為梓潼地方的重要神明,所以又稱之為「梓潼神」。
道家的說法,認為張亞子歿後,奉玉皇大帝諭旨掌理「文昌府」,兼「司祿府」管理人間祿籍,將「梓潼神」與「文昌神」合為一體。神於歷代時有顯靈,唐宋兩代皇帝誥封其為「左丞相」、「濟順王」、「英顯王」等,元代又加封為「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」,清代開始將「文昌帝君」信仰列入祀典,命天下學、府、縣及書院皆須設置祠祀,遂而全國各地建有文昌祠或文昌閣。由上可知「梓潼神」升格為與「文昌」信仰融合後,又可稱為「文昌梓潼帝君」,簡稱「文昌帝君」,崇奉之廟宇就稱為「文昌祠(宮、廟)」。
歷來信眾認為文昌帝君是主掌考試、政事、爵祿、命運及保佑讀書撰文之守護神,是讀書人求取功名科舉最敬奉的神祇,每逢考季來臨,文昌廟的功名燈光亮無比;以往文昌帝君聖誕時(農曆二月初三),官府與文人學士都須前往祭祀,歷代重視之程度可見一斑。
民間讀書人亦在自家廳堂上,供奉文昌帝君,相信文昌智慧顯億萬千種化身,種善果於詩書,拜文昌帝君能使子孫日益聰明伶俐,開啟聰慧,由迷惑轉而領悟,藉以期許並保佑子孫能努力勤奮讀書,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,正所謂「十年寒窗無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知」,中試及第金榜題名,畢竟光耀門楣、衣錦榮歸都是每位科舉學子的夢想。
農曆二月三日是文昌帝君的聖誕,本廟全體董監事會舉行隆重的三獻禮祭典、誦經、祝禱文、拜拜等儀式。
文昌帝君頌 詞:劉學蠡
絕句1
文教當年此發祥、新祠無處不堂皇
詞壇藝苑真難泯、鄒魯遺風萬古揚
絕句2
廟貌重新教澤隆、梓潼化育盛文風
英才選擢千秋業、一瓣心香合頌功
本廟誦經團恭祝本廟香火旺盛,萬萬年萬萬年
|
主祀神五文昌帝君
關聖帝君
▲二樓正殿右側之關聖帝君神像
▲一樓關帝殿中供奉文衡帝君-關公
關聖帝君,本姓關,諱羽,俗尊為關公。據《三國志‧關羽傳》所載,關羽字雲長,本字長生,河東解人(今山西省解州縣)。因故亡命涿郡(今河北省涿州市),適逢其時劉備募兵,欲攻黃巾軍,關公和張飛應募追隨,三人結緣情同手足。爾後,劉備的勢力日漸壯大,天下形成魏蜀吳三強鼎立的態勢,但關公卻不幸於漢獻帝建安24年(219)兵敗東吳,與其子關平慘遭斬首於臨沮(今湖北省遠安縣一帶)。
不久在關公遇難地點不遠之玉泉山上即有人立廟祀之,成為地方信奉的神衹。唐肅宗上元元年(760),關公以「忠勇絕倫」入祀於姜太公之「武成王廟」,享受國家祀典。到了五代宋初,佛教人士將關公的神話與信仰推展至全國各府州。此後相關靈驗的神蹟不絕於書,佛、道兩教人士亦競相將其納入體系之中,朝廷也一再予以追贈褒封,至明萬曆年間賜封「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」,列入國家重要祀典,歷久不衰。
史稱關公熟讀《春秋左氏傳》,琅琅上口,故關公並非不識之無的武夫,而是具有相當學識的儒將。明清時期,出現關公顯靈托夢指示科舉考題,預示科第名次,或籤告高中時間,榜放官職等神蹟,為士人所傳頌;部分地方因此開始把梓潼帝君、魁星、朱衣神、關帝、呂洞賓合祀,稱為「五文昌」。每年農曆6月24日聖誕,本廟行誦經、午供。
▲孚佑帝君聖像
主祀神五文昌帝君
孚佑帝君
孚佑帝君,即八仙中之呂洞賓,封號有:呂祖、呂仙祖、呂祖先師、呂帝、仙公、妙道天尊、文尼真君、大羅天仙、南宮孚佑帝君等。。據《列仙全傳》所載:呂巖(或喦、岩,皆互通),字洞賓,唐朝人,唐德宗貞元十四年(798)4月14日生,因生辰全屬陽,故號純陽子。年少即聰明,日能記萬言,且仰慕道教,但直至六十四歲,仍兩舉進士不第。後經鍾離權點化,修道成仙。又《安慶府志》、《武當山志》則記其曾參加科舉,並高中進士。如此則不論呂祖是否為進士出身,仍勢必擁有相當的學識素養,因而成為後世所尊奉的「五文昌」之一。自宋以後,有關呂祖的事蹟傳說記載漸多,全真教奉為北五祖之一,宋徽宗封為妙通真人,元世祖封號純陽演正警化真君,元武宗加封孚佑帝君。每年農曆4月14日聖誕,本廟舉行誦經、午供。
▲魁斗星君聖像
主祀神五文昌帝君
魁斗星君
魁斗星君又稱魁斗帝君、文魁夫子、大魁夫子、大成魁星、大魁星君、魁星夫子、綠衣帝君等,一般簡稱「魁星」,民間尊稱祂為「魁星爺」。 「魁星」乃星宿的名稱,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,稱為魁首(第一之意),或魁斗星。相傳魁星爺乃文曲星轉世,主文運考試科甲登 第;亦有將其人格化,相傳魁星爺滿腹經綸,考取狀元後因貌醜而未能做官,憤而投海自盡,經鰲魚解救,得以昇天化為魁星。傳說之事乃後人穿鑿附會而來,雖不可信,但也有勉勵世人用功苦讀,求取功名之意涵,衍生為讀書人崇拜的神衹,庇祐學子科場順遂,反應出中國古代科舉社會中,莘莘學子求取功名之冀望,以及對宗教信仰的熱衷,甚至將自然界的景象人格化及神格化。
由於不知魁星相貌為何,因此民間乃望文生義,因聲起意,將「魁」字轉化為頭生角,右腳踩鰲魚頭部,左腳往後勾起踢斗之型態,右手執硃砂筆,左手持墨,意味點定圈選科舉中試之人名字,即為「魁星踢斗,獨占鰲頭」之意。每年農曆7月7日聖誕,本廟行誦經、午供。
▲朱衣星君聖像
主祀神五文昌帝君
朱衣星君
朱衣星君,或稱「朱衣神」、「朱衣使者」。傳說協管文昌武曲,權衡文運,一般民間信仰中,深信其為專門掌管考試的神明。
相傳宋朝歐陽修在擔任科舉主考官時,每當開卷批閱試卷文章,如有佳作,便覺得身後有位身穿朱衣之人在點頭,故有「文章自古無憑據,惟願朱衣暗點頭」之說法。因此,宋朝科舉有所謂「朱衣使者」會時常穿梭於考場巡視;另有說法為,「朱衣」指放榜唱名之時,身穿朱色衣服之官員。每年農曆9月15日聖誕,本廟行誦經、午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