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長生祿位神龕
長生祿位
長生祿位
一般廟宇所供奉之神明以儒、佛、道為主,而配祀之長生祿位則以地方賢達,對信仰中心之廟宇有顯著貢獻者。地方民眾為感念及表彰其德業,往往在其辭世後,於廟宇偏殿設置長生祿位,以俾後人供奉懷念,共霑香火。本廟配祀有曾玉音、簡會益、簡貴信與林錫三等四位先賢祿位。因祠廟草創之初至輝煌發展時期,等人挹注畢生心力,或捐地蓋建或集資延聘碩儒,教育地方學子,培育英才,造福鄉梓,其功德事蹟令人永遠追思與感念,而配祀之。
▲曾玉音後裔與前董事長林樹枝(後排中立者)合影
長生祿位
曾玉音
據清道光《彰化縣志》所載,曾玉音,字文璫,麻園頭人,嘉慶年間歲貢。平生樂善好施,見義勇為,舉凡修橋造路,救濟貧民,捐修公共建築等,皆率頭為行;對地方文教事務尤為關切,其事蹟以捐修彰化縣孔廟與文祠,為後世傳頌。
此外,亦在家鄉召集地方士子,會文結社,共有108人響應。據日治大正13年《宗教台帳》記載:在嘉慶二年(1797),將所募集的3000銀圓,興建犁頭店文昌祠,祀奉文昌帝君、魁星爺、朱衣神君。茲念其崇文尚德與集眾資行眾事之才智,以長生祿位祀之。
長生祿位
簡會益與簡貴信
▲簡家後裔與前董事長林樹枝(左2)合影
本廟於嘉慶二年創建時,廟地由當地簡姓人士,以其先祖簡會益與簡貴信之名義捐獻,在資助地方興學的同時,也不忘緬懷先人,感念祖宗恩德。今廟內供奉「文昌廟地基主簡諱會益仝裔孫南京戶部主事簡諱貴信二公祿位」,以紀念此一功德。
簡氏之族,乃春秋時代周大夫簡師甫之後,其後世子孫歷經變亂,由涿郡、范陽散居於四川、江西、福建與南海等地。依簡會益宗親會於民國61年出版之《台中市簡會益宗親會族譜》記載,簡會益,字孟一,生於北宋徽宗政和五年(1115),卒於孝宗淳熙十三年(1186),享壽72歲。
原居於江西省臨江府清江縣,遷居新喻,為避兵禍,舉家東赴,再遷福建寧化。宋孝宗乾道四年(1168),上杭縣城徙至郭下,會益公時年52,奉派督理有功,邑令賞功授太平里長。因會益公為簡氏開基於福建汀州府永定縣洪源村之首,故後世敬稱為「洪源一世祖」。
簡貴信為會益公之後裔,依范陽簡氏洪源會益族譜記載,簡貴信生於明永樂十三年(1415),官名張班,文武英烈,才智過人。明永樂年間,為陶安參政,何全三郡,授南京戶部主事,欽賜一品冠帶,奉旨出使番邦,受封王爵。約在乾隆年間,簡家有多房的派下員渡海來台,胼手胝足開啟家族的拓墾史頁。篳路藍縷、開創基業漸有所成,進而組成祭祀公業、建置宗祠並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,而於嘉慶二年捐出簡家之土地興建文昌祠,推動地方文化發展,使犁頭店文昌祠成為地方私塾,傳揚漢學、培植後學,提升文風,是為今台中市之首座文昌祠。
長生祿位
林錫三
▲林錫三後裔與林董事長合影
林鍚三,日治大正二年(1913)生於南屯庄溝仔墘,自幼勤讀四書五經,昭和九年(1934)畢業於日本中根新聞學校,返台後曾任《台灣日日新報》採訪記者,及《台灣新聞報》中部特派員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擔任公職,服務於台中衛生院(今台中衛生局),民國49年當選台中市第五屆議員,後並蟬聯第六屆,問政、為民服務前後歷經八年。
民國五十八年,林錫三奉派擔任南屯區長。隔年,公推為「文昌祠管理委員會」主任委員,追回廟產,並主持遷建事務。起初營建經費非常拮据,林錫三日夜奔波、排除困難,不足之工程款不吝以私款墊付,以利工程順利進行,完成本廟之巍峨建築。之後,央請地方聞人知高庄張聘三出資,成立了「聘三圖書館」,提供閱讀場所,嘉惠在學子弟及民眾,提升讀書風氣,發揮社教功能,並鼓勵舉辦公益與文教活動,以增進地方文風。
林錫三一生剛毅正直、勤儉樸實,奉公守法、廉潔自持,頗受地方各界好評。倘無林鍚三挺身而出,追回廟產並發起遷建文昌祠,焉有本廟今日輝煌成果。經第九屆全體董監事及信徒一致推崇,民國83年農曆8月23日,設立林錫三之長生祿位,並舉行安座大典,供後人祭祀與緬懷。
▲9月28日祿位舉行祭典.邀請簡會益.曾玉音.林錫三後裔參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