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廟之建築風格與裝飾藝術,在宏偉外觀中襯出獨具特色,今日所見,迴廊樓閣式建築體,為民國六十二年遷建於現址所興蓋的。其時,在結構上之設計,乃基於供奉主神為文昌帝君,屬於文教性廟宇,故依循孔廟建築架構,為其建造藍本。且裝飾的工藝藝術風格,亦不以華麗的剪黏、交趾陶為表現,且木雕裝飾皆以單一的朱色或朱紅色為主,在在顯現儒家樸實、典雅且莊重的建築風格。
整體建築方位為坐西朝東,以「迴廊樓閣」的兩層樓為主體,採鋼筋混凝土結構,搭配木構件為輔。欲欣賞建築之美,得先認識台灣孔廟的建築格局。
▲文昌公廟正面全貌
孔廟建築是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徵,宋朝之後,凡官府統治之地方,無不以興建孔廟來代表中原文化。致使孔廟建築歸屬禮制建築,面向多朝南方,且有固定的配置。如以台北孔廟為例,其入口不在中軸線上,而是在兩側,東入口稱為「泮宮」,西入口稱為「黌門」。進了入口還必須經過「禮門」或「義路」,才能抵主體空間。中軸線上之最前方是「萬仞宮牆」,也就是一般所謂的「照壁」,接而依序為泮池、櫺星門、大成門、大成殿、崇聖祠,大成殿的兩旁則是東西廡。
本廟的建築格局和配置,乃仿孔廟的建築來蓋建。因而在文昌街上的東西側各設一座牌樓作為「入口」。在文昌街的東邊這一座,正面鐫刻「文昌公廟」四個大字,背面題字「黌門舊澤」,出自前董事長林錫三所題,此為「東入口」。西邊的這一座,立於黎明路口,為「西入口」。這兩座牌樓正如孔廟的「泮宮」、「黌門」東西入口般。尚有一座牌樓,立於主建築物右側,指引造訪來賓與香客,由文昌街進入本廟之入口,具有「迎賓樓」功能,亦如孔廟建築中的「禮門」或「義路」。
【廟前牌坊正面】
文教以興賢廟絢五星聯輝高北斗
昌期資啟聖道崇千載毓秀起南屯
市長林柏榕 敬題 |
|
【廟前牌坊背面】
文斐成章聖德崇高同景仰
昌平有道神恩浩蕩共承沾
賴深 敬題
一九八三年 賴深 張廖緞 敬獻
|
【黎明路口牌坊正面】
吾道豈方窮但看海左梓潼終垂不朽
斯文欣尚在即屬歐西聖哲定許交融
市長林柏榕 敬題
|
|
【黎明路口牌坊背面】
文德遐敷此日人間叨錫祉 癸亥仲夏穀旦
昌光普照即今天上仰流芳 國民大會代表林湯盤 敬獻
張西川敬獻
|
為了充分運用空間,故將正殿地面基地抬高,施採「迴廊樓閣」方式,分為上下兩層的閣樓。一樓廟前正中央築有雙垂梯,上可連接二樓正殿,彷如登上城樓般,具有「登高望遠」之含意,也符合孔廟大成殿,由側邊上下的格局。而就建築體外觀,與孔廟建築中的大成殿,有幾分神似。
屋頂採「歇山式」施作,並鋪設黃色的琉璃瓦,氣勢輝煌,此種設計即孔廟建築的標準模式,屬於帝王式的廟宇。屋脊採平直的馬背式,而非一般閩南常見的燕尾式屋脊。
屋脊兩端飾以琉璃瓦製成的「脊獸」,為面向內,口含屋脊的「吻」。「吻」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,住在南海,能噴水成雨,在宮殿的兩端裝設「吻」,寓意鎮火,壓制火神,以避回祿之災。前後左右的垂脊上亦各有一隻似獅似虎之「騶虞」脊獸,除具固定屋脊之作用,亦可加飾屋脊的雄偉及美觀。前後的垂脊上並沒有裝飾鶚鳥,但左右延伸的垂脊上配置有簷角龍、簷角獅等走獸,使整個屋面呈現出祥和莊嚴又氣派。
▲正殿屋脊之美
▲正殿中港間兩扇大門
二樓樓層空間規劃為廟宇式的祭祀用途,中央為「正殿」,其格局類似孔廟的大成殿,正殿大門前有一平台,亦如孔廟大成殿前的「月台」(佾舞台)。立面為較大尺寸之「三開間」格局,充分展現莊嚴肅穆之感。室內空間採大跨距無樑柱的作法,極具特色。內置供奉「五文昌君」之神龕,前方設有供桌,供前來祭祀信眾,擺放供品;右側為服務人員之櫃檯。
正殿中港間兩扇大門並沒有彩繪門神,亦延用孔廟「櫺星門」之方式來呈現,門板上繪以朱紅底漆,並在其上裝置108顆門釘。108這個數字,為9的倍數,9乃陽數之極,108更是禮制中之最大者,表徵無比的威嚴及尊崇,使整個門面顯得更莊嚴而素美,藉以營造出文人的特有氣息,以引膜拜信眾,在莊穆中進行拜祀。
二樓左、右供奉露天「釋迦牟尼佛」、「關聖帝君」大神像。明堂開闊的視野,顯現著神聖莊嚴、親切和煦並存的氣氛。一樓左側(龍邊)設置為觀音殿,供奉觀世音菩薩及天上聖母,其右側有長生祿位神龕;一樓右側(虎邊)為文衡聖帝殿,供奉三國時代的關羽。一樓內面為文昌館,提供隸屬社團作為藝文研習教室,冀能承襲文化先賢,培育出優秀的在地人才,為社會國家貢獻所長。
本廟的建築格局雖受建地局限,但因依文廟(孔廟)的精神與格局來建造,在整體上的呈現,別具獨特,可見遷建時主事者之用心擘劃,欲給後代子孫一個承先啟後與教化心靈的學習堡壘。
【山門正面】
文啟愚蒙未以貧賤富貴分畛域 丁丑年十月穀旦
昌明聖教何嫌才俊賢能舉寒門 劉學蠡敬撰並書
|
|
【山門背面】
文運將興過此門樓多俊士
昌時有幸瞻斯廟宇壯名區
|
【照壁】
文德宏敷仰握權衡於天上
昌期大啟欣布福祿在人間
台中市議會 議長 劉火旺 敬題
|
|
|
▲正殿前方的照壁